關於天地人及有關概念的探討
來源: | 作者:fangshifengshuicom | 發布時間: 2019-06-05 | 3225 次瀏覽 | 分享到:
中國行業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樓志根
中華易學,博大精深,易經風水,源遠流長。中國風水文化歷經數千年之久,不但沒有被歷史洪流所淘汰,到今日反而引起全世界許多有識之士的共同關注和潛心研究。足以證明我國的傳統風水文化即有其科學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可觸摸的玄奧的一面,具有很高的哲理性和實用性。其本質肯定是科學的,絕不是某些人所認為的迷信。它是一門集天文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環境學、建築學、景觀藝術學及數學、物理、化學等多門學科於一身的綜合應用學科,其本質就是尋找天、地、人三者之間和諧共存的自然規律。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和歷史潮流的襯托,已經引起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的關注,並被廣大民眾所接受。許多企業家及社會單位也經常長期聘請風水工作者為其精心策劃,那麼作為一名風水工作者為企業進行風水策劃時,必須要有一定的道德修為和豐富的知識及專業技術水平,缺一不可。
中國風水學的基本經典就是《青囊經》,它是太極圖、河圖、洛書的文字總結,陰陽五行、九星八卦、天、地、人之間的和諧規律均總括其中,所以我們在風水策劃時絕對不能離開經典的基本法則和歷經數千年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前人經驗。但隨著社會時代的前進,科學文明的發展,有許多概念也不能完全停留在過去的解釋上,在不脫離古經典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根據當代社會實際情況也應有所擴展和延伸,如有足夠的理論依據和經得起實踐檢驗的也可有所改變其過去一些理論觀點。
我是一個後來人,從事易學風水的研究為時不長,與眾多前輩當然不能相提並論。但在十幾年的實踐摸索中發現,有幾個觀念值得深思。我今天就天、地、人、時間、陰陽及日元問題提出自己的一點粗淺看法,還望同行前輩雅正。

一、天、地、人
我們為企業進行風水策劃時,不應僅僅是局限在陰陽宅的風水處理上,最應重視的是天、地、人三才全面配置,而這個天、地、人也不應僅僅停留在過去的解釋,應當有所延伸。只有真正做到天、地、人三合為一,才能起到為企業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的作用。從當今世界經濟溶為一體的現實和科學發展觀及建立和諧社會的科學觀點上看,所謂天時還應包括世界政治經濟文化動態,國家法律、法規及地方性政策,社會穩定因素及市場經濟導向等,這個大環境就是天,也可以說上層建築和社會關係就是天;所謂地,也泛指企業所處地區的地理環境、交通資源、自然生態、人文因素、民俗民風等均屬於地的範疇,也就是說一個地區的生產資料和生產力就是地;所謂人也不是單指個人的命運,應該包括某企業家本身所具備的人生觀、文化素養、道德修為、思維模式、管理水平及其個人社會地位、信用程度、資金準備等都屬於人的範疇,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綜合社會活動能力就是人的範圍。幫助企業策劃時不得不全面考慮上述三大因素的配置,缺一不可。因為一個企業的活動必須在國家法律規定的範圍內進行,同時也要受到國家政策和地方法規的約束,甚至還要受到國際政治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至於企業的生存發展和盈利即要受到市場經濟規律的製約,還要受到當地環境資源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受到企業家本身的綜合社會活動能力的影響,假如前兩大因素(天與地)都配製平衡,而人的因素達不到一定的要求(不能匹配)的話,試想這個企業能成功嗎?這就是造成同地同行企業,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同行同人,此地成功,彼地失敗,同地同人,經營這項成功,經營它項失敗的根本原因,歸根到底是天、地、人三才配置不當所造成,如果統盤考慮,全面調整平衡的話,這樣的企業不會不成功。

二、時間及陰陽
在平常的風水活動中,也經常牽扯到時間選定的問題。關於擇日門派很多,方法各異,真是各師各法,五花八門,在此就不一一闡說。現就時間及陰陽的劃分問題提一點粗淺之看法。從太極圖、河圖、洛書中可以看到,它告訴人們太陽為陽,月亮為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日出為卯,日落為酉,陽起於子,陰始於午,陽中含陰,陰中含陽,陰陽互動,交替轉換。這是基本規則。但它沒有明確告訴具體時間的劃分。我認為當前使用的時間統一,時辰均等的做法有些欠缺,即不符合天體運行規則(欠科學性),也不符易之道(不易、簡易、變易),更不符合十二地支本身含意。即使白天為陽,黑夜為陰,那麼白天晚上不均等,而陰陽也不可能均等;即使日出為卯,日落為酉,那麼日出時間各地不一,同地不同季節也不同,而卯酉起止時間也不同,所以說目前始終以上午5-7時為卯時的看法不夠正確,應該是有早有遲,各地不一,時辰間隔也可以有長有短,如夏季以陽為主,那麼陽的時間當然要多一些,冬季以陰為主,那麼陰的時間也可以長一些,這也符合從量變到質變的定律,而且地支從子到亥的順序排列,只能標示陰陽兩氣的變化規律而已,並不能說明肯定(不論何時何地)是以每2小時為間隔而平均變化的,最起碼應該以晝長(或夜長)總時除六為標準作為時辰間隔,只有這樣才能即符合太極河洛之原則,又與實際情況相符合,這跟二十四節氣交接點各地不同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說時間的起止與陰陽的劃分應該是以太陽為標準劃分,而不能是千遍律的死規定。

三、六十甲子與日元
我們知道在四柱命理預測時,就會出現六十甲子。這六十甲子就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所組成。過去有人認為六十甲子純粹是古人用於記時的順序符號,其實不然。始初時用十天干來標示方位,即甲乙居東屬木(少陽),丙丁居南屬火(老陽),戊己居中屬土(含金木水火),庚辛居西屬金(少陰),壬癸居北屬水(老陰)。用十二地支記時,它反應陰陽五行之氣在一年、在一日之中的變化規律,甲代表空間,子代表時間,那麼甲子又代表什麼呢?我通過建立數學座標系(即四象)的辦法,假設它叫時空因子(時空結合點),六十甲子就相當於六十個時空點,春夏秋冬四季(四象)剛好三百六十個點,每個點相對於一度,地球公轉一圈三百六十度,於三百六十個點剛好相吻合。這樣解釋的話,六十甲子不再是用於記時的順序符號,而是有著深刻含義(反映時間和空間)的時空標誌。試問單純的順序符號除了記數外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果當作時空因子來看,它就能解釋天地間陰陽五行之氣的變化規律。同時也就可以看出甲子日與甲子日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在此基點上考慮,就不難發現我們以日干作為人的命元就顯得不太合理了。因為所謂的命元就是一個人出生時所秉受的天地之氣。而天地陰陽之氣分為六陰六陽十二氣,用十二地支表示,十幹只能表示方位,每字一方,八字八方(戊己居中),也就是八卦,八方定位。而且陰陽之氣的轉換就是按照太陽與地球之間的運行關係來決定的,也就是根據地球自轉(一日)與地球公轉(一年)為基準點,它表示一日之中時與時五行之氣不同,一年之中月與月五行之氣不同,而每月之中的日與日均受月之控制,沒有多大區別。年與年之間年年如此,因為每年都有四季。所以說,反應陰陽五行之氣變化的重要因素是月與時,而不是年與日。也就是說月支與時支最關鍵。以此為基點考慮的話,日干為命元也就顯得軟弱無力了。再說古人也認為天干為天元,地支為地元,支中藏幹(本氣)為人元。既然我們預測的是人事,而不是天與地,又為何不用支中藏乾而用日干呢?

四、年的交接與季節的劃分
關於這個問題,自古有兩種劃分法,一種是以立春為年交接點,論節不論氣;一種是以冬至為年交接點,論氣不論節。我認為後一種的劃分辦法較為合理。因為古人告訴我們的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冬影短,夏影長,三陽開泰方為春是符合天體運行規律的,說的都是以氣為標準,而不是論節。再說古語也說斗柄建寅天下皆春,而這個寅剛好落在雨水之氣上,所以說真正的春天應該以雨水為標準的。中華易學就是以陰陽五行之氣的循環往返和天地人三合為一的和諧規律為研究對象的,我們作為後來人即要以它為依據,同時又要尊重事實,要有所發現,有所拓展,才能繼承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為社會作貢獻,為百姓造福祉。我從98年開始,一直運用自己的這些觀點進行風水調整和預測並與古法反复比較,並沒有顯得力不從心,由於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時間倉促,不妥之處望同行志士指正。 (交流電話:1370679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