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德,浙江餘姚人,1949年出生,興趣廣泛,自幼愛好琴棋書畫、網易、寫作等。生育農村,一生農筆雙耕,日鋤夜筆。
特別傾志於祖國的傳統文化《周易》的研究。一個老三屆初中生淺薄的文化,去研究被譽為群經之首、博大精深的周易,真是螞蟻撼大樹,便下決心先學文化,在農業學大寨的年代裡,白天參加生產隊田間勞動,晚上和雨天讀書,晴耕雨讀,花了六年多業餘時間,讀完大學本科語文,博覽群書來亢實自己的知識,幾十年如一日,對風水、命學、姓名等聯接研究,經過二十多年的實踐探索,並寫了幾篇論文;一篇《周易貫萬象》,被錄入《當代中國英模人物大典》中,後又收錄於《世界名人錄》中華版,和《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2007年8月此文獲國際優秀論文獎。自2006年至2008年三年之中,參加全國性學術研討大會五次:分別是2006年8月武漢;2006年10月北京人民大會堂,2007年4月北京全國政協禮堂,2007年7月深圳市黨校,2008年12月北京大學。
真是學海無涯,到了五十歲,給人家看風水時,判斷的人事準確度不高,為精益求精,提高業務水平,再拜欽天監方氏風水傳人方雲龍先生為師,授以真傳,經數年努力後達到斷事如神的效果,無論陰宅、陽宅、公司企業等,斷出的事件,無不使客戶拍案稱奇;事件定準否,再按照風水砂水原理,調理化解。
張懷德書法作品以中小字、行書、楷書見長,字跡娟秀。他的事蹟,2005年12月7日和2016年3月25日餘姚日報作了專題報導,電視台新聞節目亦播放了部分業績。小楷作品工程量大,所寫名人傳記,所裝裱成冊,或捲軸的有六十多款(冊),餘姚四光賢共四冊,二萬多字新中國五元老傳記共五卷,近三萬字,十六元帥業績卷,約五萬字;唐宋八大文學家六冊,約五萬字,新中國英烈元勳,約五萬字,唐詩三百首,孔子廟堂碑等總計約三十多萬字。
這些作品的寫成,幾十年如一日,一面養豬種田,一面研究周易、風水。再練習書法,幾乎是同步進行。他常說:白天拿鋤頭、鐵耙重量5-6斤,晚上拿一支小楷毛筆,重二、三錢,一輕一重,一文一武,均在生滿老繭的手中操作。這是一種精神調節、積極休息,亦是養生之道。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海浩瀚,不一流之歸。”任何事業的成功,他總計了二句話:天賦如功夫,決心秉恆心。
2015年5月,由該村黨委懇求,要張懷德編寫村志,他毅然關閉店門,註銷執照,埋頭投入村誌編撰工程,作為志書,涉及內容方方面面:地獄地貌、人們定居生息、村落形成、物產、道路橋樑、寺廟古蹟、歷史名人、姓氏來源、文化教育、工商業雛形到現在的盛況、農業灌溉、水利、自然災害、民俗風情等,共十五章內容。 40萬字的《蘭墅橋村志》不到三年,編撰完成,於2017年農曆丁酉年底前榮譽出版,現已發放到該村的家家戶戶。
餘姚市一位資歷深厚的文化老幹部,對張懷德作瞭如此評價:“他是以為農民文化人。”
2016年3月25日餘姚日報,報導了題為“農民文化人張懷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