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
來源:
|
作者:fangshifengshuicom
|
發布時間: 2019-06-05
|
2422 次瀏覽
|
分享到:
黃宗羲(16l0-1695),字太衝,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寧波餘姚明偉鄉黃竹浦人。父尊素為“東林”名士,被魏忠賢陷害。他受遺命問學於劉宗周。十九歲人都訟冤,以鐵錐斃傷仇人。他領導“復社”成員堅持反宦官權貴的鬥爭,幾遭殘殺。清兵南下,他召募義兵,成立“世忠營”,進行武裝抵抗,被魯王任為左副都御史。明亡後隱居著述,屢拒清廷徵召。他與孫奇逢、李顒並稱三大儒。學問極博,對天文,算術、樂律、經史百家以及釋道之書,無不研究。史學上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學案》,開浙東史學研究之風氣。在哲學上,反對朱儒“理在氣先”之說,認為“理”不是實體,只是“氣”中的條理和秩序。但認為“氣質人心是渾然流行之體,公共之物也”,又說“盈天地皆心也”,具有泛神論傾向。以為“致良知”之“致”字即是“行”字,反對“測度想像,求見本體,只在知識上立家當,以為良知”。揭露了君主一個私有天下產業的罪狀,作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膽結論。認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肯定“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主張改革土地、賦稅制度。反對傳統的農本工商末的觀點,強調工商皆本。這種政治歷史觀在當時有進步意義。文學方面,強調詩文必須反映現實,表達真情實感。著作有《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南雷文集》等。
寧波餘姚龍泉山腰,有四石碑亭,為四位先賢而築。其中一亭的碑文是:明遺獻黃梨洲故里。楹聯:孝子忠臣祀典千秋列東廡,儒林道學史家特筆著南雷。橫額:名邦遺獻。這座碑亭是為明末黃宗羲而建。
黃宗羲(16l0-1695),字太衝,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寧波餘姚明偉鄉黃竹浦人。父尊素為“東林”名士,被魏忠賢陷害。他受遺命問學於劉宗周。十九歲人都訟冤,以鐵錐斃傷仇人。他領導“復社”成員堅持反宦官權貴的鬥爭,幾遭殘殺。清兵南下,他召募義兵,成立“世忠營”,進行武裝抵抗,被魯王任為左副都御史。明亡後隱居著述,屢拒清廷徵召。他與孫奇逢、李顒並稱三大儒。學問極博,對天文,算術、樂律、經史百家以及釋道之書,無不研究。史學上成就尤大。所著《明儒學案》,開浙東史學研究之風氣。在哲學上,反對朱儒“理在氣先”之說,認為“理”不是實體,只是“氣”中的條理和秩序。但認為“氣質人心是渾然流行之體,公共之物也”,又說“盈天地皆心也”,具有泛神論傾向。以為“致良知”之“致”字即是“行”字,反對“測度想像,求見本體,只在知識上立家當,以為良知”。揭露了君主一個私有天下產業的罪狀,作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膽結論。認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肯定“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主張改革土地、賦稅制度。反對傳統的農本工商末的觀點,強調工商皆本。這種政治歷史觀在當時有進步意義。文學方面,強調詩文必須反映現實,表達真情實感。著作有《宋元學案》、《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南雷文集》等。